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

新天堂美術館


總是羨慕著談建築的行腳記錄,想像著自己有一天可以走在那些建築中,體會著建築師所建造的光和影,呼吸著專屬於那時那刻,和那地的空氣!

李清志這本書中介紹了二十個美術館,表列出來,在google中找圖片。記得以前有個讀到過一個博物館計畫,可以做虛擬實境的旅行,現在VR技術更加發達了,可以怎樣體驗呢?

筆記著各個章節中的美術館,另外文中提及的其他建築師和作品,也一併記下。把這些一個個的博物館和美術館的名稱,當作是存錢筒中的錢幣,一個個收起來。每年清點一次,等到真正的旅行存摺中的錢夠了,就出發吧!嗯,先選哪一個去拜訪好呢?



Chapter1古都的玻璃幽浮/金澤21世紀美術館  妹島和世+西澤立衛  2004

Chapter2烏托邦美術館/美秀美術館 貝聿銘 1997

Chapter3迷宮物語/布藍利博物館  Jean Nouvel 2006

Chapter4 圓圈圈的遊戲/新富弘美術館  橫溝真 2005

Chapter5 睡蓮池中的美術館/橘園美術館  Olivier Lahalle 1852
very confusing intro, 到底是誰設計的這個美術館呢?

Chapter6 綠色波浪裡的藝術殿堂/東京國立新美術館  黑川紀章 2007
丹下健三、伊東豐雄

Tokyo Midtown 安藤忠雄 21-21 Design Sight, 隈研吾山多力美術館,六本木Hill 森美術館

Chapter7 古都地下的隱藏殿堂/真宗大谷派東本願寺參拜接待所 高松伸1998

Chapter8 綠林中的祥獸/九州國立博物館  菊竹清訓 2005
「代謝派」
Renzo Piano 關西機場、Norman Forster 赤臘角機場、黑川紀章 漳宜機場

Chapter9 孤島美術館/直島貝尼斯藝術地區    安藤忠雄1988
 
Chapter10  解構主義的白色幽浮/香奈兒移動美術館  Zaha Hadi 2008
Zaha Hadi, Peak Lisure Club 競圖、BMW 萊比錫中央工廠、沃夫斯堡 Phaeno科學中心
LV Frank Gehry
http://www.chanel-mobileart.com

Chapter11  聯合國的安藤建築/教科文組織的冥想空間   安藤忠雄 1995

Chapter12  純淨的時光機器/小笠原資料館  妹島和世1999
 Mies Van Der Rohe 1950 伊利諾州玻璃屋
科比意 Villa Savoye
西澤立衛
獨立柱、自由平面、自由立面、坡道、螺旋梯


Chapter13 看海的美術館/橫須賀美術館 妹島和世+西澤立衛 2007   山本里顯
谷內六郎紀念館,週刊新潮繪製封面,夏川理美「童神」

Chapter14  白盒子裡的驚奇/十和田美術館  西澤立衛 2008
西澤立衛 森山邸
比利時藝術家 Hans Op de Beeck 第五地點

Arts Towada
Chapter15  奈良美智的狗窩/青森縣立美術館    青木淳 2006

Chapter16  古城中的怪獸/奧地利葛拉茲現代藝術館   Peter Cook 2003
建築電訊學派 A friendly Alien
大型的移動城市、walking city, 可以拆裝的城市「插頭城市」pulg in city
Chapter17  妹島和世的平民美術館/紐約新美術館  妹島和世 2007
Chapter18  展翅飛翔的美術館/密爾瓦基美術館 Santiago Calatrava 2001
瓦倫西亞 科學城、音樂廳
達美樂創辦人,Thomas Monaghan原本是建築系學生,因付不起學費去賣披薩
將公司總部設計建造為萊特的「草原建築」
威斯康辛週萊特強生總部、塔理森 Taliesin、教堂?    

Chapter19  龐畢度的斗笠/龐畢度藝術中心梅茲分館 坂茂2010
著名的「紙」建築師?

博客來:《新天堂美術館

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

幾個台灣史中的「小人們」身影


圖書館台灣專題的書架上,《小的台灣史》的標題閃過,嗯,是給小朋友看的台灣史嗎?還是......?封面上的宣傳語寫著:不是從「朕的聖旨」,更不是從那些「奴才的奏摺」,而是從「小的供詞」中,反映出與台灣人最貼近、活跳跳的歷史。從早期移民社會市井人物的角度,重現十九世紀台灣的社會實況。看了目錄,收錄十二則清代台灣的歷史事例,涵蓋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移民慣習等層面。


http://www.anobii.com/books/%E3%80%8C%E5%B0%8F%E7%9A%84%E3%80%8D%E5%8F%B0%E7%81%A3%E5%8F%B2/9789862940334/012668907e1a6e3edd
1. 番婦金娘:林爽文事件中的「仙姑」/ 林爽文反清事件中,一位平埔族婦女的故事,她應是出自部落的尪姨。

2. 海海人生:海賊王蔡牽 / 敍說這位嗜食鴉片的海賊王的傳奇,也可見識其妻子蔡牽媽的女傑行徑。

3. 憨虎晟:萬生反的猛將林日成 / 以戴潮春手下猛將林日成為中心,鋪陳更豐富多樣面貌的反抗史。

4. 番薯也好賺︰渡海走私賣番薯 /「小的」們投入走私行列,得手雖可獲利,失手則身陷囹圄乃至喪命。

5. 水比命卡要緊︰拓墾開圳起紛爭 / 透過檔案文獻、碑文,回想水圳中潺潺流水,也曾經有過先民拚鬥的流血。

6. 金貴ㄟ鹽:清代台灣的私鹽現象 / 私鹽好賺,於是地方頭人、私販、官府差役等便有了交相利、交相賊的機會。

7. 結拜、亂拜?:清代台灣移民社會中的異姓結拜 /眾「小的」歃血為盟作兄弟,動輒「竹篙湊菜刀」豎旗作歹……

8. 內有姦情:清代台灣的同性異行 / 移民社會中隱晦的同性異行,「契友」一詞與當今的「同志」,可以古今對映。

9. 周旋山林邊區間:日阿拐的生存之道 / 被原住民收養的漢人之子,以化「番」身分,周旋於官方、漢人、「生番」之間。

10. 連撈帶搶:海岸漁村的搶船風俗 / 過去,海岸擱淺或停靠的船隻,常發生被掠奪的情事,是台灣沿海人民天生具有海盜性格嗎?

11.寡婦上公堂:周家的豪門爭產 / 十多年歷經七任知縣的訴訟案,讓人見識到一個一百三十多年前不畏官司繁瑣的台灣女性。

12. 黃龍旗的餘暉︰史久龍與《憶台雜記》/ 陳述清帝國治台最後數年間的社會風情,漫遊十九世紀末期的台灣歷史。

其實訝異的是在當時許多重要歷史事件中,都有女性的身影,且扮演頗重要的角色。如清朝定義的台灣三大民亂;台灣成為當時世界注目的海盜勢力地區;因當時清朝嚴苛的移民政策而產生的「結拜」「契友」等生活事實,這些在小時候所讀的歷史中,全無著墨。庶民史中的片段,讀來頗有趣味。感覺當時的人物都立體化了起來。

各段文字先以審案卷宗中的供詞,佐以節錄某幾篇奏摺中的文字,然後以白話文做解釋,在閱讀時有些重複的感覺。如果可以用白話文,將原文附於該篇文後,是不是會好讀些呢?

《小的台灣史》: 讀冊 / 博客來

2016年9月1日 星期四

如果生命只剩下訴說一個故事的時間


和大多數人一樣,認識小川洋子,是從《博士熱愛的算式》開始。看完原著,找到了改編的電影,一樣使人入迷。 在圖書館找書的過程中,隔鄰的架上是小川洋子的書,《人質朗讀會》的書背和標題,跳進眼睛裡。打開了,也就停不下來!


他們的聲音從時空隔絕的遠方傳來,翻紙的聲音、清嗓子的聲音。
朗讀會在謹慎幽微的掌聲中拉開序幕。
在此,傾聽是唯一的祈禱。

「這個消息來自地球另一端的某個村莊,光聽一次村莊的名字,絕對無法順利學會發音。
「只要輕輕地取出,捧在手心加溫,放在語言的小舟上。然後,豎耳靜聽小舟發出的水。」

故事敘述著一群到歐洲旅行的遊客,遭到挾持,解救未成功,所有人均罹難,後來發現救援行動進行前的監聽錄音,經罹難家屬同意後,在廣播電台中播送。每天一個,是這些人質們寫作和朗讀自己生命故事的錄音。


第一夜 柺杖 / 室內裝潢師。五十三歲。女性 / 利用任職滿三十年的長期休假參加這次旅行

第二夜 山彥餅乾 / 烹飪專科學校西點科教授。六十一歲。女性 / 參加進修旅行的自費行程。

第三夜 B談話室 / 作家,四十二歲。男性 / 正在為連載小說採訪旅行。

第四夜 冬眠中的山鼠 / 醫學大學眼科學講師,三十四歲。男性 / 參加國際學會的歸途

第五夜 法式清湯高手 / 精密機械工廠經營者。四十九歲。男性 / 參加國際樣品展的途中

第六夜 擲標槍青年 / 貿易公司業務員。五十九歲。女性 / 出席姪女婚禮兼旅行

第七夜 死去的奶奶 / 主婦。四十五歲。女性 / 去丈夫赴任地的歸途

第八夜 花束 / 導遊。二十八歲。男性 / 帶隊旅遊中。

第九夜 切葉蟻 / 政府軍士兵。二十二歲。男性 / 透過 Y. H. 的口譯播送

讀完一遍之後,不會讀日文的我,想著,這些來自不同地方的日本人,是否會用他們的家鄉話來書寫呢?廣播的聲音又是什麼樣呢?會不會有日文的有聲版本呢?

如果我知道自己的時間,僅有一晚,只能夠說一個故事,那會是什麼呢?

文中寫著:「......最初只是像打撲克牌,接龍般,為了打發無聊的時間,每個人寫下各自的某段回憶,內容不拘,用朗讀的方式和其他人分享,並不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,而是藉由文字的紀錄整理,更正確地傳達。他們有集中的書寫時間,也沒有相互比較誰寫得更出色,只需要專注地思考,傾耳細聽。而且,他們的思考不是圍繞著什麼時候獲釋的未來,而是藏在內心的過去,是無論未來如何變化,都不會受到影響的過去。只要輕輕地取出,捧在手心加溫,放在語言的小舟上。然後,豎耳靜聽小舟發出的水聲。他們遠離自己熟悉的地方,在冰冷的石頭小屋,在只有蠟燭火光的廢棄屋中,聽著自己的迴音。就連綁匪,也無法妨礙他們。」

如果硬要選擇,我最喜歡的三個故事是:第三夜,第六夜,及第七夜。而第七夜的這段文字,尤其讓我聯想起外婆

......他奶奶個子矮小,有點駝背,一輩子孜孜訖訖,到死之前都經營一家雜貨店。她也是家族的大家長,只要家族中有人遇到分娩,搬家,生病,天災之類的事,她就會積極奔走,協助兒孫。照顧嬰兒,做可口的飯菜,為床單上漿。雖然她做的都是一些平凡的事,奇怪的是,只要她一出現,所有的事態就是會逐漸好轉。原本雜亂無章的事變得井然有序,病人傷患逐漸康復,嬰兒停止哭泣,彷彿有一道光照進來,所有人都可以用力深呼吸。
「所以......」年輕男子垂眼看著罐裝咖啡的罐口說,「大家都很仰賴奶奶,無論發生任何事,只要她在,就可以否極泰來。」

一個既不是富翁,也沒有特殊能力的老太太,憑著她的雙手,為兒孫奉獻了一輩子。從年輕男子的談話中,我對他的奶奶產生了這樣的印象。

爸爸媽媽眼中的外婆,或許有別的形象。但是在那些跟外婆一起的歲月中,我聽著看著親朋好友,教會的弟兄姊妹, 到家裡來,在客廳或餐桌前,或是跟著外婆到別人家拜訪,我聽著看著,雖然完全記不清談話的內容,但總記得那樣眾聲喧嘩的談話聲調,經常會以代禱結束。在外婆更年長的時候,看她彈著以前沒辦法接觸的鋼琴,要我教她操作雙卡帶的錄音機,告訴她怎麼寫一些她不熟悉的漢字。後來才知道她一直在預備著,修改著她的遺言,留給子孫。從1989年外婆去世以來,都不忍再聽一次。是的,就是這樣,一個既不是富翁,也沒有特殊能力的老太太,為兒孫奉獻了一輩子。在不經意的時刻,在整理舊物的片段,在路上其他人的身上,看見或聽見。外婆以前彈著鋼琴,會吟唱著這樣的四句「生我必生死,生我未必知,XXXXX,生我又何謂」,第三句,我卻怎麼都想不起,期待著某個時刻,或許能找到這個遺失的隻字片語。

 書介 / 書評 / 延伸閱讀:
  • 博客來:《人質朗讀會
  • 2014 冬季SP http://www.tudou.com/programs/view/wOIZUHAuZpg/ (剛找到,還沒看)
  • 米果一文中提到的,森田童子的 ぼくたちの失敗 (中譯:我們的失敗),1995年日劇《高校教師》的主題曲,跟小川洋子的作品一樣,似乎是已經看破世情的平淡,再悲傷的事,好像都沒什麼了。雖然記得,但是已經不是還會刺痛的傷痕。 ぼくたちの失敗(我們的失敗)日文及中文歌詞




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

二手書店中的綺夢


 

感覺上,日本以「古書店」,也就是二手書店為題的小說、漫畫和戲劇特別多。近年除了「古書堂事件手帖」系列外,「東京下町古書店」系列也是熱門。隨便以「古書店」搜索,就出現「物部古書店怪奇譚」( 紺吉),自己的漫畫架上,則有芳崎世夢的漫畫「金魚屋古書店出納帳」二冊(應是冷門的漫畫吧,只買到這兩本中文版,但查了查日文版,出到13集呢!),裡面主要談的或收購的是古老的漫畫,大多沒有在台灣結冊發行。例如大城登所著的「火星探險」,原著旭太郎,據漫畫中指稱是日本第一部長篇科幻漫畫。讓人有想要一睹為快的憧憬。繼承對漫畫有著無限熱情的爺爺的古漫畫店(爺爺生病住院),但對其一無所知的年輕女孩,以及對漫畫無所不知的超級店員,圍繞在他們身邊所發生的書與人的故事。

http://www.anobii.com/books/%E9%87%91%E9%AD%9A%E5%B1%8B%E5%8F%A4%E6%9B%B8%E5%BA%97%E5%87%BA%E7%B4%8D%E5%B8%B3_1/0103a6456f8a12f42a  http://www.anobii.com/books/%E9%87%91%E9%AD%9A%E5%B1%8B%E5%8F%A4%E6%9B%B8%E5%BA%97%E5%87%BA%E7%B4%8D%E5%B8%B3_2/01bc49a1e33b55aabc
「啊啊......我的人生......為什麼要被這些畫格子的紙張、繪圖、打上對白、印刷,再套上封面裝訂成冊的小東西給佔據了呢?」另一家舊漫畫書店老板抱著高及天花板的書架發出的哀嚎!雖然熱愛漫畫的程度還不到,但是略有同感!

第二冊中有「漫畫之王」的比賽,看了其賽題,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漫畫知識的不足。但有個題目挺有趣。日本出現最早的漫畫,平安時代的「鳥獸戲畫」、江戶時代的「北齋漫畫」,西村國芳、明治時代的北澤樂天,都是。但是以完整性區分,對話框,有正式畫出來的,應該是大正時代出版,原作織田小星(織田信恒),作畫東風人(樺島勝一),大正12-15年間(1923-1926?),在朝日連載的『正チヤンの冒険』(しょうちゃんのぼうけん),因為第一個在書中人物對話使用畫框,所以被稱為最早的漫畫。描述一名少年在各國間遊走的冒險故事。另外,手塚治虫的「寶馬王子」,被他自稱為「日本少女故事漫畫第一號」。

書評中提到另兩本書:「古本屋女主人」及「神保町書蟲」,嗯,有空再找出來讀。




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

《我在包裡放本書》


在《心靈訪客》(Finding Forrester)一片中,史恩康納萊所扮演的作家 William Forrester 教導十六歲的黑人青年 Jamal Wallace寫作的方式,以老作家的意見,寫作時先用你的感覺寫作,然後再用腦袋思考寫作。他教導 Jamal 坐到打字機前,跟著感覺,不斷的打字,一口氣不要停的寫下去。先不要學會用腦袋思考,先學會跟著感覺走,寫了一個段落,在回頭看或修改。他拿了自己早年發表的一篇文章 “A Season in Faith’s Perfection”,要他照著打,然後自然而然的打到一個段落,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繼續書寫。依稀記得那是一篇關於棒球賽的文章,在電影 中,Jamal 以這篇文章參加了校內競賽,但因老師知道此篇的原著為Forrester,引發了認定Jamal抄襲的歧視與衝突。

https://www.blogger.com/blogger.g?blogID=3855814908482735987#editor/target=post;postID=7776902269499890490
如何將閱讀與寫作當成一種習慣和職業呢?久未行文,有自己想要寫的主題文章,但想了很久該要如何練筆。在課堂上讓同學們以狂野寫作,十分鐘的限時主題寫作,來做為每一節課的課中練習。 到了自己身上呢?想先持續每天至少讀完一本書,然後寫下讀後感,以三個月為挑戰期間進行。

日前在《我在包裡帶本書》一書中,在第26個訣竅,「只用一句話,為書總結」,提到看書後的三個步驟:

一、讀完一本書之後,如果要用「一句話」來呈現書的內容,你會想到什麼?
二、試著寫一行推薦文,如果你想把某本書推薦給別人的話,你會怎麼說?試著寫成一行文字。......看完整本書,然後用一、二行文字來詮釋書的內容,最後思考可以抓住讀者目光,激發讀者「想讀的慾望」的一段文字。換句話說,就是以「這本書的賣點是什麼?」的角度來讀這本書。

第三個步驟,就是為這本書寫一篇有自己風格的「導讀」。書的前面有時會有導讀文章,也可以說是書評。雖然名稱為導讀,但是並不是要你解說這本書的梗概,這是寫導讀非常重要的一點。當然,你可以在導讀的地方提綱挈領,歸納書的幾個重點,但是最重要的是要寫出導讀者和這本書的糾葛與牽連。導讀者能夠讓讀者透過導讀感受到自己的氣息、本性,並領悟到自己和這本書的糾葛與牽連,就是一篇精彩的導讀。

這個練習的第一本,就拿松本幸夫 《我在包裡帶本書》來做開頭吧!

2009年1月10日 星期六

誰說不能談言情

想要下筆寫讀書的心得感想,好幾天頭痛。該選哪本書來開頭呢。漫畫,已經歸類到另一個部落格,電影電視,也開了其他的部落格想要單獨來討論。回頭看看自己前面的書桌、身旁的書櫥、床頭的小櫃,不是學術上的論文、該念的大部頭,就是份量較重的書,怎樣在這幾天內就讓這個部落格開張,倒成了煩惱。

咦,回頭一想,我又不是要寫來讓人家評分的,那麼,隨便寫啥都行囉!嗯,除了漫畫,近來看得最多的八成就是言情,事情一多,就成了租書店的好朋友。前兩天「複習」了一本外曼

韋伯的「歌劇魅影」音樂劇從舞台走到好萊塢電影,張國榮也曾和吳倩蓮搭檔演出《夜半歌聲》,雖然張國榮並不同意這與歌劇魅影的相似,但是還是有幾分影子在。(當時的一則採訪報導)。回到正題,最近看的是:

尤金尼亞‧萊莉(Eugenia Riley)所寫的《時光中的魅影》(Phantom in Time)/林白/浪漫經典84

時光中的魅影 Phantom In Time的圖像故事背景設定在美國紐奧良,一個因為雙親意外死亡而導致舞台恐懼症的女高音,到紐奧良投靠祖母,並且在歌劇院應徵擔任即將演出的歌劇中的合唱團員之一。在求職的那一天,她在劇院中遇見了風流倜儻的鬼魂,而這個鬼魂正是在一百年於演出歌劇「萬花筒」時,遭受意外身亡的男高音。即將演出的歌劇,就是為了紀念這齣戲的百年上演。女主角羅貝兒當舞台上布景變化,尤其是一盞水晶吊燈旋轉時,幾度回到過去,歷史和現在交叉進行,從回到過去的茫然,到預知男主角賴傑克即將死亡的緊張感,以及女主角幾度回到現代,全因自己對所從事的事業,音樂的熱愛與信任不足,因為家族中三代都是出色的聲樂家,而她卻因為恐懼而無法充分發揮,而在現代的世界中,又有著對其疼愛備至,但病弱宛若殘燭的祖母。女主角就徘徊在不可抗拒的時間隧道中...

一直偏愛穿越時空的題材,但通常這些書都會讓人打結,因為邏輯矛盾的關係,一時還真想不出哪個例子。故事中我覺得最有趣的是,她那對被大家以為已經身亡的父母親,在車禍中,摔入海中,昏迷後醒來卻是在百年前的世界裡,他們經常感嘆歌劇的偉大時代在卡羅素死亡後就走下坡了(帕華洛帝的去世,也是另一個終點吧!)在故事中,作者似乎特意的安排著,因為他們有著那樣的熱情和期盼,所以在原本應該是死亡的結局,卻有了轉折。而他們同樣從事聲樂,並且結伴同行,差別只在他們改名換姓,避免改變歷史。

這個,就又讓我打結了,所有的歌劇院演出,都該有紀錄吧,所以怎麼可能在之後出生音樂世家中的音樂人,沒有任何一個人聽過這對夫妻的名號,不論是真名還是化名。這些,都只能讓我歸因,這些故事都必須發生在平行宇宙理論成立的條件下。但,這也是一種安慰吧,當不如意時,可以想著,有一個我,在某一個時空中,正過著快樂的生活!